Archive for 2016
貼膏藥有用嗎?
有些人習慣在長了疔瘡或筋骨痠痛的時候貼膏藥,站在皮膚科醫師的角度,其實不贊成這種做法,因為大部分非成藥膏藥的成分都沒有明確標示,先不講有沒有效果,萬一貼出造成其他健康問題可就得不償失了。
1.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這是由於接觸的物質刺激皮膚引起的,有可能是裡面成分濃度太高、或是膏藥貼太久。
2.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這是因為接觸到特定會引起過敏的物質而引起的,每個人過敏的成份都不太一樣。
以前有的觀念是,長了疔瘡要貼「吊膏」把裡面的膿「吊」出來,這其實算是危險動作,疔瘡是皮膚的細菌感染,膏藥假如沒有完全滅菌,可能造成感染更加嚴重;或者也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使得病況更加複雜。
有時候筋骨痠痛貼酸痛藥布真的會有舒緩的效果,這個我並不反對,但是每次不要貼超過六小時,中間一定要撕下來讓皮膚喘口氣,一旦發現搔癢、紅腫,一定要馬上停止使用,千萬不要以毒攻毒越貼越痛。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得腸病毒皮膚會怎樣?
你可能不知道腸病毒到底是什麼,但是對這個名詞一定不會太陌生,每年的春夏腸病毒流行季節期間,衛生機關一定會不斷宣傳要多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皮膚科醫師在對抗腸病毒的活動中幾乎永遠不是主角,我們不容易面對到腸病毒的重症或急性症狀,但腸病毒急性期過後的症狀中,很多都是以皮膚出疹為表現,因此每年腸病毒流行與否,身為皮膚科醫師的我也略懂略懂。
腸病毒 (Enterovirus) 雖然叫做「腸」病毒,但並不是像我們所想的會有上吐下瀉等腸胃道的問題,腸病毒常見引起的症狀有發燒、喉嚨痛、皮膚出疹。而腸病毒主要是經由呼吸道(咳嗽打噴嚏等)、腸胃道(吃進去)、及接觸(摸到感染的分泌物)傳染的。
其中皮膚的疹子最典型的是出現在手掌、腳掌、口腔、臀部的紅點或水泡,這也就是所謂的「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手腳掌的紅點或水泡幾天後會開始收乾、脫皮,長在嘴巴裡面的則會造成吞嚥的時候疼痛,這些疹子大約持續一兩個禮拜會消退。
此外還有一部份的人會因為腸病毒的感染而出現病毒疹 (Viral exanthem) ,全身四處都有可能產生紅斑、水泡等皮疹。
腸病毒造成的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黃千耀醫師拍攝) |
另外很特別的是在腸病毒復元之後的幾個月內,有些人的指甲會出現橫向的溝槽甚至斷裂脫落,這種狀況稱為脫甲症 (Onychomadesis) ,雖然看起來有點嚇人,但指甲都會長回來,其實不必太過擔心。
腸病毒感染之後的脫甲症 (Onychomadesis) (黃千耀醫師拍攝) |
大部分腸病毒患者在十天左右都會恢復,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後續皮膚及指甲的症狀更是不須擔心,但假如有出現腸病毒重症的疑似症狀(抽蓄、嗜睡、心跳過快等),應盡快就醫處理(這時候當然不是找皮膚科啦)。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皮膚科會做什麼檢查?
皮膚科最獨特的檢查之一就是皮膚切片,皮膚切片會切下一小塊皮膚,然後製作成特殊的標本,再以顯微鏡檢視。這種檢查可以得到很多皮膚深層組織變化的資訊,有些疾病最後還是必須靠切片來做確定診斷。然而因為切片比較侵入性、又會留下疤痕,通常是非常必要才會這樣做。
其次是皮膚抹片,在用刀片刮取皮膚表面的淺層組織(皮屑、水泡..等)後,加入輔助用的特殊藥劑後以顯微鏡觀察。常見的皮膚抹片有氫氧化鉀抹片 (KOH smear)、Tzanck smear、葛蘭式染色 (Gram stain) 等,可用來協助診斷黴菌感染、疥瘡 (Scabies) 、水泡疾病、以及細菌感染。皮膚抹片快速而且沒有侵入性,是皮膚科醫師的好朋友。
皮膚科醫師還有一種特別的武器叫「皮膚鏡 (Dermoscope)」,這種儀器可以看穿表皮,了解淺層真皮的色素及血管分佈,早年主要用來診斷皮膚癌(黑色素細胞癌),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慢慢被應用到各式疾病的診斷上。
還有一種裝置叫伍氏燈 (Wood's lamp),這是一種特殊波長的紫外線,在伍氏燈的照射下,有些特殊的感染會發出特有的顏色,而且可以加強表皮與真皮間的色差,協助白斑等色素疾病的診斷。
皮膚科醫師最想要的檢查是可以「看得深又不傷身體」,也就是希望看得到皮膚深層的變化、又不必像切片一樣造成傷口。歷史最悠久的算是超音波,但隨著科技發展,還有很多新的技術,比如說光學同調斷層掃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反射共軛焦顯微鏡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雙光子成像 (Dual photon imaging) 等,都能達到類似的目的。
當然有時候為了檢查是否有全身性的變化,皮膚科醫師也會安排抽血檢驗,比如說看血球、肝臟腎臟的變化、免疫指數、病毒抗體等等。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我有紅斑性狼瘡嗎?
前幾年有不少小說及影視喜歡讓女主角得紅斑性狼瘡 (Lupus erythematosus) ,使很多人開始關心這個名字頗嚇人、臨床表現又很具特色的疾病,也常有門診病友擔心自己會不會得了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是一個自體免疫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 ,簡單的說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失調,原本應該抵抗外來病菌的免疫系統轉而攻擊自己的身體。目前認為紅斑性狼瘡是一個跟本身體質(基因)及外在環境都有關係的疾病,也就是說是因為本身帶有這樣的基因,再加上外在因素的刺激才會發病。
一般大家認知中的「紅斑性狼瘡」其實是叫做「『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在醫學上,「系統性」指的就是全身都會受影響的意思。然而紅斑性狼瘡其實還有一些以皮膚表現為主的「皮膚紅斑性狼瘡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包含急性皮膚紅斑性狼瘡 、亞急性皮膚紅斑性狼瘡、慢性皮膚紅斑性狼瘡等,臨床表現跟嚴重度也各有不同。
1.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除了皮膚上有有紅色兩片的「蝴蝶斑 (malar rash)」 之外,皮膚上還有可能出現圓盤狀的紅疹、對光敏感、口腔破皮等,其他器官包括關節、腎臟、血液、神經系統都有可能受影響,抽血的免疫指數也可能會異常。這算是紅斑性狼瘡最嚴重的表現。
紅斑性狼瘡的蝴蝶斑 圖片來源 |
2.1. 急性皮膚紅斑性狼瘡 (Acute cutenaous lupus erythematosus) 也可能會有蝴蝶斑,還可能會有一些丘疹、腫脹等。急性皮膚紅斑性狼瘡在皮膚紅斑性狼瘡中算是需要密切追蹤的,因為有一部分的人會轉變成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2.2. 亞急性皮膚紅斑性狼瘡 (Subacute cutenaous lupus erythematosus) 也會對光比較敏感,皮膚上可能會出現一些圓型的紅疹,有時候看起來像黴菌感染。大約只有10-15%的病人會轉變成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亞急性皮膚紅斑性狼瘡 圖片來源 |
2.3. 慢性皮膚紅斑性狼瘡 (Chronic cutenaous lupus erythematosus)有好幾種不同的皮膚症狀,最常見的叫做圓盤狀紅斑性狼瘡,這類皮疹可能出現在臉上頭上,看起來是一塊乾乾粗粗的紅疹,如果在頭上可能會造成局部禿頭。這類病人轉變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機率更低了,大約只有5-15%。
圓盤狀紅斑性狼瘡 圖片來源 |
在治療上來說,因為紅斑性狼瘡患者普遍有對光敏感的狀況,因此防曬很重要。範圍不大的的皮膚症狀可以用外用藥物(如類固醇或Tacrolimus、Pimecrolimus等藥物)控制,較廣泛或全身性症狀的患者則應該用口服的奎寧類藥物 (Quinine)治療,此外一些免疫抑制劑也有不錯的效果。
除了少數非常典型的病灶,通常要確認是否為紅斑性狼瘡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蹤及觀察斷,甚至需要配合抽血甚至皮膚切片。如果有疑似症狀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有進一步檢查的必要。
相關文章:
過敏是免疫力不好嗎?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Tag :
紅斑性狼瘡
,
瘀血怎麼辦?
瘀血的經驗大家一定都有,有時候不小心踢到東西,腳上難免暫時有點黑青。
瘀血在醫學上是一種皮下出血的狀況。也就是皮膚裡面的一些細小血管因為外力衝擊而破裂流血,然而因為表皮沒有破裂,血沒辦法流出,因而淤積在皮膚裡面。
外觀上看起來通常是一片紅紫色的斑塊,壓起來會有點疼痛,幾天後漸漸轉變成藍紫色;隨著皮膚漸漸把這些血塊分解,斑塊的顏色會變得有點黃褐色,邊緣甚至會帶點綠色。
發生瘀血的前三天可以冰敷,這段時間內因為破裂的血管還很脆弱,不建議搓揉瘀青處;三天之後則改用溫毛巾熱敷。這都可以改善不適並加速復原,市面上也有瘀血藥膏可以擦,也有一點幫助。
倒是有一種瘀血常常讓人誤會為灰指甲或皮膚癌:指甲下血腫 (Subungual hematoma)。這其實就是指甲下面的瘀血,不過因為指甲沒辦法很快的分解血塊,所以瘀血會持續好幾個月才消退。
指甲下血腫 (Subungual hematoma) 圖片來源 |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Tag :
瘀血
,
沒有傷口也會感染嗎?
面對一些外來病菌引起的皮膚病時,有些病友會好奇,「我這邊沒有傷口,也會感染病菌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皮膚是身體抵抗外來病菌的第一道防線,的確,在絕大部分的狀況下,病菌都需要皮膚上有傷口才容易入侵。
傷口其實有大有小,大的傷口就想我們印象中的那樣會破皮流血,這類傷口感染的機會當然比較高,所以有時候必須用一些殺菌的藥物來治療。
然而更多的是皮膚上微小的傷口,這類傷口肉眼看不到,甚至用放大鏡都未必能察覺,有時候只是一些反覆的摩擦就會造成。微小的傷口每天都會發生,所幸我們皮膚是會再生及自我修復的器官,絕大多數的微小傷口都不會真的造成皮膚病,但有時候運氣比較不好,有傷口又剛好遇到病菌,就會被傳染到了。
除了傷口的有無之外,當然每個人對每種病菌的抵抗力不一樣,比如說有些人就是特別容易被黴菌感染、或有的人常常會長病毒疣。
除了傷口以外,另一個病菌容易趁虛而入的地方就是毛囊。一般的皮膚會有層層疊疊的表皮細胞保護,而毛囊相對起來是個弱點。夏天流汗比較多、衣服穿得又比較悶的時候,細菌就容易從毛囊入侵造成毛囊炎。
坦白講很多感染只能說盡量去減少,而很難百分之百避免。盡量遠離悶熱潮濕的環境、不要反覆搔抓或摩擦皮膚,這對降低皮膚感染的機會都會有點幫助。
相關文章:
這個會傳染嗎?
香港腳老是復發怎麼辦?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泡溫泉要注意什麼?
天氣終於變冷了,又到了適合泡溫泉的季節。江湖上盛傳很多溫泉對皮膚的神奇效果,然而大部份的效果都必須在特定地區使用特定的水源、並針對特定的皮膚狀況才有效,一般狀況下並不能期待泡溫泉會帶來什麼神奇的療效。
話雖這麼說,但泡溫泉對很多人來講,其實也不是希望帶來什麼治療效果,而是一個放鬆的過程。所以我們今天不談溫泉對皮膚有什麼好處,而是來讓大家了解溫泉泡太多對皮膚有什麼可能的傷害。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缺脂性皮膚炎 (Asteatotic eczema) ,這也就是俗稱的冬季癢。高溫的水體容易把皮膚上保護的油脂洗掉,造成皮膚乾燥、敏感。輕微的時候只是些微搔癢,嚴重的時候可以造成皮膚乾裂甚至疼痛。
溫泉不要泡太久,並且在泡完以後盡快塗抹保濕乳液,都可以減少缺脂性皮膚炎的產生。
另一個問題則是溫泉性毛囊炎 (Hot tub folliculitis) 。從名字就知道,這個跟泡溫泉有關係。溫泉性毛囊炎是一種細菌(綠膿桿菌)的感染,而這種細菌在水裡面特別多,所以有些人泡完溫泉過幾天皮膚開始出現紅疹、膿包、傷口等,就是因為這種細菌造成的。這類的患者多半都偏好站在溫泉出水口讓水柱沖擊皮膚,這種沖擊可能造成皮膚微小的傷口,讓細菌更加容易入侵。所以溫泉用「泡」的就好,不要用「沖」的。
溫泉性毛囊炎 (Hot tub folliculitis) |
冬天大家都愛泡溫泉,泡溫泉本身不是壞事,但是也不必對溫泉的療效有太多幻想。泡溫泉的時間不要太長、泡完記得擦乳液,而且不要站在出水口前太久,這樣都可以減少泡完溫泉後的皮膚不適。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藥膏應該怎麼擦?
當然是用手擦啊~
事情沒那麼單純。
首先是到底要擠多少藥膏出來擦?一個簡單的估算方法,就是用我們的手指頭:當我們像擠牙膏一樣,把藥膏擠出一個指節的長度,這時候的藥膏量叫做一個「指尖單位 (Fingertip unit)」,而一個指尖單位大約可以塗抹兩個巴掌大的面積,因此在塗藥以前我們可以約略估計一下範圍來取用正確的藥量。
指尖單位 (Fingertip unit) (圖片來源) |
皮膚病往往不是整片都是,而是東一塊西一塊,在塗藥的時候盡量只塗在生病的皮膚上,正常的皮膚請盡量避開。(在少數狀況下醫師可能會請你稍微擦大片一點,如黴菌感染或青春痘,這部分請按照醫師指示使用。)
皮膚科有很多問題都需要搭配保濕乳液一起治療,所以也常有病友在詢問到底乳液跟藥膏哪一個要先擦。這個問題其實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有的醫師支持先乳液再藥膏、有的醫師喜歡先藥膏再乳液,基本上只要用藥量正確,效果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以上的原則除了針對藥膏的使用以外,也適用於保濕乳液的用量估算,可以根據要塗抹的範圍大小,擠出或挖取適量個乳液,先平均點在要塗抹的區域,然後再用手掌均勻抹開。
擦藥膏是皮膚科治療最常用的處置方法之一,正確而且適量地使用藥膏絕對是提高治療成功率的重點之一。
相關文章:
保濕乳液怎麼選?
特別感謝:
張璽醫師 (臉書專頁)
醫師娘張太 (臉書專頁)
熱情提供相關資料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這個會傳染嗎?
很多病友擔心自己的皮膚病會傳染給家人,所以在離開診間錢都會問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傳染」是什麼,「傳染」在定義上,指的是「病原體經某種途徑,在宿主間傳遞 (來源)」。白話一點來講,就是病菌從有病的人跑到沒病的人身上。
所以一個病要能傳染,先決條件是它必須由「病菌」引起,這包括了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等。
常見的皮膚感染症有:病毒疣 (Verruca) 、皰疹 (Herpes simplex) 、足癬(又稱香港腳, Tinea pedis) 、膿痂疹 (Impetigo) 、疥瘡 (Scabies) 等。
皮膚病的傳染通常經由接觸傳染,也就是要碰到才會得到。
有時候皮膚病的病灶會變多,但並不表示這個病會傳染。像蕁麻疹 (Urticaria) 、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 等,這類皮膚病常常東長一塊西長一塊;或像汗皰疹 (Pompholyx) ,一開始只有兩三顆,結果過幾天長得滿手都是。因為這類的皮膚病都不是病菌造成的,所以頂多只能叫「擴散」而不能叫傳染,因此這類的皮膚病即使我們直接摸到也不會得病。
最後我們要知道的是,即使是會傳染的皮膚病,也不是接觸到一次就一定會感染,還必須考量接觸到的病原量、接觸時的皮膚狀態等。
當我們對疾病的傳染有正確的認知,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也才能用更健康的角度去預防與面對它。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Tag :
傳染
,
痘疤會變成痣嗎?
不會,絕對不會。
非常多人斬釘截鐵地跟我說,他臉上這顆痣就是之前的痘疤造成的。我也要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會」。
青春痘長完之後有的人會暫時留下深色的痘疤,這是因為青春痘發炎之後,表皮的黑色素暫時沉積在皮膚(真皮層)裡面造成的,在一定時間後皮膚會將色素代謝掉,痘疤就會消失。
而痣則是因為痣細胞的增生而形成,痣細胞裡面因為也有黑色素,所以痣看起來會是黑褐色的。大多數的痣不會自己消失。
痘疤跟痣的成因、來源、以及後續變化都是截然不同的,當然不可能互相轉變。
會覺得好像有的痘疤會變成痣,完全是機率的問題:因為青春痘到處都會長,有的部位後來剛好又長出痣,就會有痘疤會變成痣這樣的錯覺。
黑色的痘疤是很困擾的問題,但只要經過治療、或耐心等待,絕大部分都會消退,不必擔心會變成痣。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皮膚癌有什麼症狀?
絕大多數的狀況下,就是沒有症狀。你什麼都感覺不到。
這聽起來很糟,不過好消息是,一方面多數的皮膚癌通常比較不嚴重,二來因為皮膚是看得見的,所以跟其他內臟或血液癌症比起來,比較容易早期發現。
皮膚癌就是皮膚的細胞轉變成癌症,而因為皮膚其實是由很多種細胞組成的,所以皮膚癌也有很多種。
比較常見的皮膚癌有:
1. 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最常見的基底細胞癌看起來就像一顆黑色的痣,有時候會有點破皮、甚至流血。
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圖片來源 |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圖片來源 |
黑色素細胞癌 (Melanoma) 圖片來源 |
以上談的幾種皮膚癌都跟日曬有關係,所以沒事就不要曬太陽、出門記得擦點防曬劑,這樣都可以減少發生皮膚癌的機會。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相關文章:
金鋼狼也會得皮膚癌嗎?
什麼是不好的痣?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Tag :
皮膚癌
,
得愛滋病皮膚會怎樣?
隨著對病因的了解,我們現在知道愛滋病是個不需要被汙名化的疾病。不過每隔一段時間,都還是會有人很緊張地來問身上長的疹子是不是愛滋病。
愛滋病 (AIDS) 又叫做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是一種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後產生的疾病,這種病毒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使得身體對外來病菌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得到各種感染,也就是所謂免疫力不好。愛滋病可以經由性行為傳染、血液傳染 (如共用針頭、輸血)、或者母子垂直傳染。
愛滋病特別容易出現的皮膚症狀有:
1. 口腔毛狀白斑 (Oral hairy leukoplakia) :舌頭上出現白色的斑塊,這個跟一般舌苔不一樣,舌苔可以被刮掉,但是口腔毛狀白斑不會。
2. 卡波西式肉瘤 (Kaposi sarcoma):這是一種惡性血管腫瘤,看起來不太起眼,只是許多顆紅紫色的腫塊,但是通常會有非常多顆,連嘴巴裡面也會有。
卡波西式肉瘤 (Kaposi sarcoma) 圖片來源 |
4. 其他皮膚症狀:搔癢、乾癬惡化、嗜依紅性毛囊炎 (Eosinophilic folliculitis)等。
5. 皮膚癌。
基本上愛滋病的診斷還是必須要抽血,皮膚上的症狀只是一個線索,除了口腔毛狀白斑之外,其它的皮膚症狀一般人也會有,只是嚴重度可能不太一樣。
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讓大家了解愛滋病會有什麼皮膚症狀,進而減少不必要的恐慌,並不是要讓大家看到身上的疹子就對照文章內容疑神疑鬼,假如真的有令人擔心的接觸(如不安全性行為、共用針頭),那還是找相關醫師做檢查比較妥當。
Tag :
愛滋病
,
過敏和濕疹有什麼不同?
過敏是一種身體對外在刺激產生的過度反應。
這個外在刺激可能是吃進去的、可能是摸到的、也可能是一些物理狀態的改變(如溫度變化、壓力變化等)。
而這個反應可以是輕微的紅疹,到稍微嚴重一點的濕疹、蕁麻疹,或是很嚴重的毒性表皮溶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端看誘發的原因,以及每個人的免疫反應而定。
而濕疹則是「皮膚炎」的別稱,也就是皮膚發炎了。
那麼皮膚為什麼會發炎呢?原因也很多,有的人是天生體質的關係,如內因性異位性皮膚炎 (Intrinsic atopic dermatitis);有的人是接觸到一些刺激物,如刺激性接觸皮膚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也有的人是因為過敏產生皮膚炎,如過敏性接觸皮膚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所以到底是過敏還是濕疹,這其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如果把問題簡化一點,我們可以說過敏比較偏向「原因」、而濕疹比較偏向「結果」。有時候「過敏」可以造成「濕疹」,但並不是所有的「濕疹」都是「過敏」引起的。
這個外在刺激可能是吃進去的、可能是摸到的、也可能是一些物理狀態的改變(如溫度變化、壓力變化等)。
而這個反應可以是輕微的紅疹,到稍微嚴重一點的濕疹、蕁麻疹,或是很嚴重的毒性表皮溶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端看誘發的原因,以及每個人的免疫反應而定。
而濕疹則是「皮膚炎」的別稱,也就是皮膚發炎了。
那麼皮膚為什麼會發炎呢?原因也很多,有的人是天生體質的關係,如內因性異位性皮膚炎 (Intrinsic atopic dermatitis);有的人是接觸到一些刺激物,如刺激性接觸皮膚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也有的人是因為過敏產生皮膚炎,如過敏性接觸皮膚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所以到底是過敏還是濕疹,這其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如果把問題簡化一點,我們可以說過敏比較偏向「原因」、而濕疹比較偏向「結果」。有時候「過敏」可以造成「濕疹」,但並不是所有的「濕疹」都是「過敏」引起的。
相關文章:
臉上黑黑的是什麼?
夏天的時候很多人一來門診就說「黃醫師,我臉上有黑斑,我要打雷射」。
斑點是一個造成很多人困擾的毛病,我們先來了解黑斑是什麼:
斑點之所以看起來黑,是兩個東西造成的:「黑色素細胞」以及「黑色素」。「黑色素細胞」就是皮膚裡面製造「黑色素」的地方,它們就像違法排放廢水的黑心工廠跟排出的廢水之間的關係。
不管是「黑色素細胞」或「黑色素」造成的黑,我們通稱它做「黑斑」,不過黑斑其實有很多種,我們介紹幾個常見的種類:
1. 雀斑 (Freckle) :雀斑通常是小時候就開始會長,看起來是許多淡咖啡色的小斑點。雀斑只要防曬做好,經過一段時間都可以看到淡化;如果真的要治療,雷射效果也相當好。
2. 曬斑 (Solar lentigo):經過日積月累的陽光曝曬,黑色素細胞或黑色素都會漸漸增加,形成一些黑褐色的斑點,仔細摸有些還會粗粗的。除斑雷射可以改善,但是復發機率不低。
3. 肝斑 (Melasma):這個算是東方女生的痛,根據統計,30-40%的東南亞女生都有這個問題,只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初期的肝斑往往不太明顯,只是淡淡的褐色,通常在兩頰、額頭、下巴出現,而且兩側都會有。肝斑目前公認比較有效而安全的治療是擦退斑藥膏,雷射和換膚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對了,「肝斑」跟「肝不好」沒有關係,只是在說這個斑的顏色有點像豬肝色。
不管是哪種黑斑,跟曬太陽都有關係,做好防曬或多或少都會改善,如果還是很困擾,可以跟醫師再做治療方式的討論,不要聽信偏方亂擦東西喔。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臉上白白的是什麼?
夏天的時候有不少家長突然發現小朋友的臉上長了白白的東西,很擔心地來問我這是不是所謂的「白斑」。
臉上的白色疹子,常見的有三種:
1. 白色糠疹 (Pityriasis alba) :上面提到的那種狀況往往都是屬於白色糠疹。白色糠疹是一種輕微的皮膚炎,通常是在有過敏性體質的小朋友比較容易長,症狀是在臉、脖子、手臂等處出現白色的色塊,仔細看還會有輕微的脫皮。
其實白色糠疹通常都已經存在好久,只是夏天的時候因為曬太陽讓它看起來更明顯,所以才突然發現。
白色糠疹本身不會影響健康,只要減少日曬多半都會改善,一般來說青春期過後就不太會發作了。
白色糠疹 (Pityriasis alba) |
2. 汗斑 (Pityriasis versicolor) :汗斑算是一種黴菌(皮屑芽孢菌)的感染,在潮濕悶熱的皮膚上特別容易孳生。它有另一個名稱叫做「變色糠疹」,看起來是一些有皮屑的色塊,可以是白色、咖啡色、或紅色。汗斑主要是在前胸後背比較多,但偶爾臉上也會長。
這個只要流汗趕快擦乾,保持乾爽,通常也會改善一些。
3. 白斑 (Vitiligo) :這個就比較麻煩,白斑通常不會完全斷根,治療後就算改善了,還是有復發的可能。
白色糠疹及汗斑的白往往比較模糊的,很難明確指出哪一塊是白的哪一塊是沒有變白的皮膚,但是白斑的白會很壁壘分明。
白斑 (Vitiligo) |
臉上的白色色塊通常不影響健康,一般來說少曬太陽都可以讓白色區域跟正常區域之間的色差減低,但是假如色塊長期沒有消失,還是讓醫師檢查一下比較妥當。
相關文章:
汗疹跟汗斑一樣嗎?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皮膚癢是腎不好嗎?
腎臟也是大家特別在意的一個器官,尤其男生聽到「腎虛」、「腎虧」都很緊張。
那皮膚癢到底是不是腎不好?一樣先講結論:「腎不好皮膚可能會癢,但皮膚癢不一定是腎不好。」
腎臟病的病友的確不少人會有皮膚癢的問題,隨著腎功能的衰退,皮膚癢的比例也漸漸增加。
慢性腎臟病或洗腎病友的常見皮膚症狀有:
1. 乾燥、暗沉:這在慢性腎臟病以及洗腎的病友中算是滿常見的,可以多擦保濕乳液來改善。
2. 搔癢:又稱做尿毒性搔癢 (Uremic pruritus, Renal pruritus) 。這是一個困擾很多病友的毛病,這種癢雖然不會長疹子,但就是全身到處癢個不停,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而且一般的止癢藥效果都不太好。
3. 穿透性皮膚炎 (Acquired perforating dermatosis):這個病名聽起來很可怕,好像什麼東西要穿出皮膚了。不過其實實際上沒那麼,皮膚上其實就是許多粗粗硬硬的小突起。
3. 指甲變色:腎臟病造成的指甲變色叫做「各半甲 (Half-and-half nail)」,靠進指甲肉的那半指甲會變得比較白。
各半甲 (Hald-and-half nail) 圖片來源 |
相關文章:
皮膚癢是肝不好嗎?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皮膚癢是肝不好嗎?
台灣人對「肝臟不好」這件事情非常敏感,皮膚癢擔心是肝不好、長痘痘擔心是肝不好、掉頭髮也擔心是肝不好。肝臟真的很重要,但是什麼毛病都推給肝臟,我覺得它也實在太無辜了。
那皮膚癢到底是不是肝不好?先講結論:「肝不好皮膚可能會癢,但皮膚癢不一定是肝不好。」
大多數真的因為肝臟不好引起的皮膚癢叫做皮膚搔癢症 (Pruritus),患者會全身到處癢,可是又沒有長明顯的紅疹。在肝硬化 (Cirrhosis) 、B型C型肝炎 (Hepatitis B, C)、及原發性膽汁鬱積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的病人身上有時會看到這種狀況。
而台灣常見的B型及C型肝炎能造成的皮膚狀況又更多樣了,除了搔癢症之外,還有可能引起蕁麻疹 (Urticaria) 、扁平苔蘚 (Lichen planus)、結節性紅斑 (Erythema nodosum)、或蕁麻疹性血管炎 (Urticarial vasculitis)及數種血管炎 (Vasculitis)。(一下提這麼多病名不是要你去Google他們長什麼樣子然後開始疑神疑鬼,是要告訴你說因為狀況很複雜,請交由專業醫師來判斷。)
事實上最常因為皮膚癢來就診的都不是以上狀況,往往只是一般的濕疹。提供一個簡單(但不準確)的判斷方式:如果你皮膚癢,但是有長疹子(小紅點、小突起、一整片粗粗的紅斑等等),那「通常」(我強調是「通常」)跟肝臟比較沒有關係,假如還是很擔心肝不好,最準的方法當然是找肝膽腸胃科醫師檢查一下,比起瞎操心要好多了。
總之,皮膚癢的原因很多,但是因為肝不好造成的機會不高,如果很擔心肝臟有問題,請找相關專科的醫師檢查,不要自己胡思亂想。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燙傷要擦什麼藥?
頭痛要用頭痛藥、感冒要用感冒藥,那燙傷咧?當然是用燙傷藥啊~這不是廢話嗎?
還真的不是廢話,事實上大多數的燙傷並不該使用燙傷藥膏。
我們最常在藥房買得到的燙傷藥膏成分是銀磺胺 (Silver Sulfadiazine) ,這是一種抗生素,也就是殺細菌用的。既然是殺細菌用的,那麼假如沒有細菌,它也就沒有用。
我們一般家中會發生的燙傷通常屬於一度(紅腫)或二度燙傷(起水泡),只要皮膚沒有破損或特別接觸到髒汙,在短時間內並不會發生感染,所以多數的狀況下用了燙傷藥膏並沒有幫助。
那麼有沒有壞處?
首先燙傷藥膏(銀磺胺)有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造成傷口發紅發癢;其次銀磺胺中的銀離子有時候會將皮膚染色;最糟的是,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銀磺胺會讓傷口不容易癒合,而傷口癒合的時間拖得越長,發生疤痕的機會也就越高。
燙傷後緊急處理的五個步驟:
沖:用冷水沖約30分鐘。
脫:若燙傷部位有衣物,請溫柔的移除。
泡:再用冷水泡約30分鐘。
蓋:以乾淨的紗布覆蓋。
送:送醫。
如果真的不能馬上送醫,起水泡的部分可以先貼人工皮等敷料作為保護。銀磺胺成分的燙傷藥膏只有在燙傷傷口感染的狀況下使用才有幫助,使用前還是由醫師評估比較妥當。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參考資料:
J Invest Dermatol. 2015 May;135(5):1459-62.
Burns. 2016 Apr 25. pii: S0305-4179(16)30056-0.
灰指甲怎麼辦?
灰指甲又稱甲癬 (Onychomycosis),也就是指甲的黴菌感染。灰指甲的指甲會變得灰灰的,但指甲灰灰的不一定就是灰指甲喔。
灰指甲其實有好幾種,根據指甲的型態我們主要分為:
1. 遠端側緣甲下型 (Distal lateral sunungual onychomycosis):這類的灰指甲會讓指甲變色、變厚,指甲漸漸的會跟指甲肉分開,有些地方會變得脆脆的,通常是遠端指甲(也就是我們檢指甲會剪到的地方)比較嚴重。大部分人的灰指甲都是這種。
2. 白色表淺型 (White superficial onychomycosis):指甲上會出現一些白色的小點或斑塊,指甲也會變得比較粗糙。
3. 近端甲下型 (Proxim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這類的灰指甲會從指甲根部(跟指甲肉相連的地方)開始變色。
灰指甲初期通常沒什麼不舒服,不過嚴重的灰指甲會造成指甲變型,有時候會有疼痛、甚至感染的狀況,所以通常還是建議治療。
治療上來講,擦外用的抗黴菌藥算是最沒有副作用的方式,但是這需要長時間治療;另一個選擇是吃藥,不過這類的藥物(抗黴菌藥)對肝臟的負擔比較大,通常建議在治療期間能追蹤肝功能指數。另外一個新的方式是採用雷射治療,不過通常只對表淺的灰指甲效果比較顯著。
常見有兩種指甲灰灰但不是灰指甲的狀況:
這是指甲跟鞋子磨擦產生的痕跡。 圖片來源:黃千耀醫師拍攝 |
這是指甲下的瘀血 (Subungual hematoma)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HEMORRHAGESUBUNG1.JPG |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冷凍治療是什麼?
冷凍治療顧名思義當然就是利用冷凍來治療。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低溫把不要的東西凍死。多低溫呢?皮膚科常用來做冷凍治療的東西叫做液態氮,它的溫度是攝氏零下196度,也就是比家裡冰箱的冷凍庫還要冷..嗯,很多就是了。
冷凍治療的應用範圍很廣,最常用的就是來去除一些良性的皮膚增生,比如說疣 (Verruca)、化膿性肉芽腫 (Pyogenic granuloma) 、結節性癢疹 (Prurigo nodularis) 、蟹足腫 (Keloid) 、日光性角化 (Actinic keratosis) 等。
大家一定有用手拿過冰塊,拿久了手會開始發紅疼痛,冷凍治療的過程就像這樣的加強版,治療時會有刺痛的感覺,有的人在幾天後會起水泡,這都是正常的過程。
液態氮的治療方式目前主要有兩種,一個是用噴槍噴、一個是用棉花棒沾了點在病灶上。有的病友會好奇為什麼上個醫師用沾的、這個卻用噴的,其實兩個的效果差不多,選擇上端看醫師的習慣。
冷凍治療如果使用得當,算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有的人治療後會有短暫的疼痛,反應比較激烈的會起水泡,但水泡通常在幾個星期內會自己收乾。
以最常接受冷凍治療的疣來說,通常需要多次治療,每次治療間隔一兩星期,其間可以配合一些外用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延伸閱讀:
頭皮好癢怎麼辦?
頭皮癢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在發作的時候除了皮膚會發紅發癢,還會有黃白色的皮屑,除了頭皮以外,髮際、眉毛、法令紋、耳朵都是常見的影響部位,還有人連胸口跟背部都會長。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為什麼有的人會有脂漏性皮膚炎,有部分的研究認為跟皮屑芽孢菌 (Malassezia species) 有關,所以在治療上有時會使用抗皮屑芽孢菌成分的藥物,如 Ketoconazole, Zinc pyrithione, Selenium sulfide 等,市面上買到的抗屑洗髮精裡面也多半是這類的成分。
不過畢竟皮屑芽孢菌脂漏性皮膚炎的其中一個成因,有時候單用抗菌成分的藥物還不能完全控制,那就必須使用外用類固醇或焦油 (Tar) 這類的消炎藥物。
脂漏性皮膚炎雖然不影響健康,但也不容易根治,我們必須接受它就是偶爾會復發的事實,有些方法可以減少復發的機會:
1. 規則作息:熬夜會讓脂漏性皮膚炎變嚴重。
2. 輕淡飲食:刺激的食物少吃 (比如說辣的、酒類) 。
3. 減少壓力:這個其實是廢話,沒有人會希望有壓力,能避得開的就不會是壓力了。
4. 頭皮保護:秋冬天氣比較乾的時候,可以用清爽的乳液於洗澡前輕輕搓揉於比較嚴重的部位。
當然有時候照著上面這樣做還是會發作,這時候還是找醫師治療比較妥當了。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雞眼一定要切掉嗎?
切掉當然是一個選擇,但是通常沒有必要。
雞眼是腳底一塊硬硬的突起,可以算是繭的一種,輕微的時候通常沒什麼不舒服,但是大顆的雞眼在走路壓到的時候會痛。
雞眼的主要成因就是摩擦,從雞眼的部位大概可以判斷原因為何:
1. 腳的兩側:只要一流行尖頭的鞋子,門診就會出現腳兩旁長雞眼的患者。一般來說長在大腳指跟小腳指側邊的雞眼都是楦頭太緊造成的,請換比較軟或寬鬆的鞋款。
2. 腳底:腳底長雞眼通常是鞋墊太硬或走路習慣引起的。走路這個動作好像沒什麼學問,但是每個人走路的姿勢都略有不同、施力的點也不太一樣。有些病友問我為什麼雞眼只長這邊不長那邊,這就是因為他走路剛好會往某個點施力的關係。另外穿高跟鞋會讓重心往前,所以很常在腳底前段引起雞眼。
3. 腳指縫:這通常是腳部構造異常引起的。不少老人家的腳指可能因為長期姿勢不良或關節炎,造成關節變形,這時候腳指骨會擠壓在一起,造成腳指頭之間的雞眼。
雞眼的居家照顧最重要的就是去除摩擦的原因,但是能作的大概就是換穿寬鬆的鞋子、更換有彈性的鞋墊,走路習慣或腳部結構基本上不太容易靠自己去調整。
治療上來說最立竿見影的就是把厚皮削掉、或是塗抹酸類的藥物讓厚皮變軟脫落。
有些病友喜歡要求醫師做冷凍治療,冷凍治療主要是用於疣以及特定良性腫瘤的治療,對雞眼理論上還是有幫助,但是效果不見得比較好,醫師會依據病況做最好的判斷與處置。
把雞眼切掉當然是選項之一,但假如根本的原因沒有改善,那一定會復發,總不能乾脆把腳整隻切掉,對吧?
衍伸閱讀:
雞眼跟疣有什麼不同?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我有異位性皮膚炎嗎?
有一種很難治的病叫做「我覺得自己有病」。
異位性皮膚炎大概是最多人「明明沒有卻覺得自己有」的皮膚病之一(另一個應該就是乾癬了)。
跟幾位患者詢問過,有的人說他覺得他癢的地方很奇怪所以覺得是異位性皮膚炎(到底哪裡癢算是很奇怪的地方啦);也有人說因為癢的地方跑來跑去所以覺得是異位性皮膚炎。但是這患者經過仔細檢查後發現都不是異位性皮膚炎。
不只是皮膚病,很多疾病的診斷都是有一定的標準,目前各國專家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看法大致上有幾個共識:
1.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會癢的皮膚病:癢的情況當然有輕有重,但是很少人完全不癢的。
2.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慢性的皮膚病:慢性就是時間會拖很久的意思。兒童及成人通常定義為半年以上、嬰兒則至少要三個月。
3.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疹通常出現在特定的部位:嬰幼兒主要長在臉、胸、手臂及腿的外側;稍微長大一點以後,皮疹會出現在彎曲處,比如說脖子、肘窩(手肘前方彎曲處)、膝窩(膝蓋後方彎曲處),而且都是對稱出現的。
4.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本身或家人常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病史:這裡的過敏性疾病講的主要是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及過敏性鼻炎。
有時候初期狀況沒那麼明朗的時候,醫師必須追蹤一段時間才能判斷到底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
夏天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都因為流汗及高溫而惡化,最好還是待在有空調的房間,汗水要趕快擦乾,才不會造成因為癢而影響生活品質。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什麼痣可以點掉?
基本上沒有痣不可以點,只是點了有沒有解決你的問題。要點痣以前必須先釐清,你想去除這顆痣,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1. 健康的考量:如果擔心這顆痣會是「不好的痣」,那麼最好是不要點掉,因為點掉以後就沒辦法追蹤後續的變化,而且也無從知道這顆痣到底是好是壞。
如果是方面的考量,最好是做手術切除,雖然會留下疤痕,但是切下來的痣可以做進一步的化驗,才能確認這顆痣是不是有惡性的變化。
2. 美觀的考量:既然是美觀的考量,那除了要考慮如何把痣除掉以外,還要顧及除完以後的外觀是否漂亮。
摸起來是平的痣通常可以用雷射完全去除,而且不太會留下明顯的痕跡。
而凸起來的痣就比較複雜,因為凸起來的痣通常比較深,在雷射點痣的時候會遇到兩難的問題:點得淺了除不乾淨、點得深了又容易留下疤痕,手術切除其實是最根本的方法,不過因為會有刀疤,對多數人來說不太能接受。實務上必須考量大小、部位、以及每個人的接受度來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3. 面相的考量:這個你還是去找面相老師吧...
整體來說,先問問自己除這個痣的目的是什麼,接著摸摸看這顆痣有沒有凸起來,再參考以上的治療選項,這樣就診的時候才會更有方向喔。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5)--還有救嗎?
雖然掉頭髮的原因百百種,但是有一件事大家都想問,就是「我的頭髮到底會不會長回來?」
大部分常見的落髮都會長回來,所以不用擔心,接著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
皮膚科醫師會把落髮分成兩種:
1. 疤痕性落髮 (Scarring alopecia):因為毛囊嚴重發炎造成永久性破壞以及疤痕而造成的落髮,也就是俗稱的「毛囊死掉了」。
常見原因包括嚴重的毛囊炎、外傷、頭皮發炎,某些皮膚疾病如皮膚的紅斑性狼瘡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或毛囊扁平苔癬 (Lichen planopilaris) 也是成因之一。
2. 非疤痕性落髮 (Non-scarring alopecia):大部分常見的落髮都屬於非疤痕性落髮,比如說休止期落髮、圓形禿、雄性禿。
這類的落髮是因為毛囊機能失調而造成的,非疤痕性落髮的毛囊因為還存在(沒有變成疤痕),所以頭髮長回來的成功率比較高。
疤痕性落髮可說是分秒必爭(好啦其實也沒那麼緊急),如果早期把病症壓制住,讓越多的毛囊存活下來那復原的機會當然越高。
非疤痕性落髮而所以只要早期把機能調節回來,頭髮通常都能再長出來。但這並不表示非疤痕性落髮可以放著不管,因為常時間機能失調後,有些毛囊還是會萎縮消失,造成永久性的落髮,雄性禿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狀況,所以即使是非疤痕性落髮,有時候也不能掉以輕心。
至於毛囊到底有沒有變成疤痕或者還存不存在,通常需要高倍數的放大鏡或特殊儀器,不是一般肉眼看就看得出來,如果有落髮的問題還是找專業醫師諮詢比較好。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2)--雄性禿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3)--圓形禿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4)--休止期落髮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4)--休止期落髮
常常有年輕女生很緊張的來門診,說最近頭髮一把一把掉,洗完頭浴室的排水孔都有一大團頭髮,甚至有人很仔細的數了落髮的數目,然後跟我說真的超過一天一百根。
這種突然發生、整頭都掉、而且掉得很均勻的落髮,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休止期落髮。
我們的身體很聰明,當有緊急狀況發生的時候,會自動將資源優先留給重要的器官,而比較不重要的構造相對就會受到排擠。頭髮雖然是現代人造型中很重要的一環,但髮型好不好對生存能力實在沒有幫助,因此一旦其他器官有需求,頭髮往往是第一個被犧牲的,這時候大量的毛囊就會進入休止期,並在一定時間後頭髮開始脫落。
常見造成休止期落髮的原因就是各種壓力,這個壓力可大可小,可能是心理上的壓力(工作或學業),也可能是生理上的因素,比如說發燒重病、生產、手術開刀、營養不均衡等,另外某些藥物也是成因之一。此外也有一部分的人是因為貧血或甲狀腺機能異常造成的,所以有時候掉頭髮還是需要抽血做進一步檢查。
大部分的休止期落髮屬於急性休止期落髮,通常是在壓力發生後三個月左右開始掉頭髮,持續約半年左右會復元;少部分的人會有慢性休止期落髮,這就可能拖好幾年。
雖然頭髮一直掉會讓人很緊張,但休止期落髮只要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均衡營養,通常不需要特別的治療也會復原。
相關文章: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2)--雄性禿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3)--圓形禿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3)--圓形禿
「圓形禿 (Alopecia areata) 」就是俗稱的「鬼剃頭」。除了很嚴重的患者以外,通常是在剪頭髮的時候被設計師發現的,頭上可能會有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局部落髮。除了頭皮上會掉頭髮以外,有的人會掉鬍鬚、眉毛、腋毛、或陰毛,最嚴重的狀況下,還有人全身毛髮都脫落的。
圓形禿常用的治療有外用類固醇藥膏及局部類固醇注射,多半在三到六個月內可以看到改善,對於效果不佳的患者,則可以考慮使用冷凍治療或光療,再嚴重一些的還可以接受接觸性局部免疫療法(但受限於台灣的醫療規定,目前只有少數醫療院所有在進行)。前幾年美國耶魯大學報告過使用生物製劑來改善嚴重圓形禿的案例,但價格相當高昂就是了。
目前認為圓形禿跟壓力有關,但這個壓力還真的是可大可小,從工作或學業壓力,到睡眠不足、心情不好、感冒發燒都有可能,甚至也有些退休的病友說,我每天吃得好睡得好、遊山玩水又沒壓力,為什麼還會圓形禿?
這只能說人體是很奧妙的,有些疾病還真的找不出原因。我認為比較正面的想法是把圓形禿當成身體給我們的提醒,它提醒我們要留意目前的生活作息,能改善很好、找不到能改進的地方更棒(表示你已經活得很健康了),不要太過擔心才會好得快。
相關文章: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2)--雄性禿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2)--雄性禿
雄性禿 (Androgenic alopecia) 應該是個大家都見過的狀況,台灣政治領袖「電火球」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他還有英國的威廉王子和主演玩命關頭的男星Jason Statham都是。
並不是所有男生掉頭髮都叫雄性禿,雄性禿初期主要有兩種型態:
1. M型:兩側前額髮線開始後退,出現類似字母M的形狀。
2. O型:從頭頂開始變稀疏,也就是所謂的地中海。
到後期多半M型及O型區域都會落髮,只剩下後腦勺一區還有頭髮。這種只對後腦勺手下留情的狀況,是雄性禿的特色之一。
男生有雄性禿大家不奇怪,但是女生也有雄性禿,聽起來就有點意外了。
女性的雄性禿嚴格講叫做「女性型態落髮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和男性雄性禿不同點在於,女性雄性禿的前額髮線通常不受影響,而是以頭頂稀疏為主,同時因為女性多半蓄髮,不像男生馬上看到頭頂禿一塊,最早期的症狀往往是發現髮線越來越明顯而就診。
不管是男性或女性雄性禿,主要都是先天基因的影響,雄性禿患者的毛囊對於一種雄性賀爾蒙 Dihydrotestosterone 特別敏感,因而造成毛囊萎縮落髮。
要強調的是,絕大部分的人並不是因為「賀爾蒙失調」而得到雄性禿,經抽血檢測,體內雄性賀爾蒙的量都在正常範圍,所以不用太擔心。
治療上來說,主要是以外用生髮藥水 Minoxidil 、或口服抗雄性賀爾蒙藥物 Finasteride 治療,對於較嚴重或希望短期看到效果的患者來說,手術植髮也是一個選項。
相關文章: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
一直掉頭髮怎麼辦?
其實頭髮不會掉才奇怪。
頭髮是一個會新陳代謝的構造,新的頭髮會一直成長,而舊的頭髮每天都會固定脫落一些,這是一個叫做「毛髮週期」的循環。
頭髮是從一個叫做毛囊的構造長出來的,每一個毛囊都會經過以下三個階段:
生長期 (Anagen):頭皮上多數(約85%)的毛囊都處於生長期。顧名思義就是頭髮在變長的時期,一般的狀況下每個月大概可以增加一公分。生長期的時間長短每個人不一樣,大約是四到六年不等,而生長期的長度也就決定了我們頭髮的長度,有些人可以髮長及腰就是生長期較長的緣故。
退化期 (Catagen):毛囊停止生長,準備進入休止期。
休止期 (Telogen):毛髮根部開始萎縮,毛髮準備脫落。經過一段時間後,再次進入生長期。
每天自然脫落的頭髮大約是一百根左右,正常狀況下,因為會有新的頭髮長出,所以髮量會維持在一定的水準,然而當脫落的髮量大於新生髮量的時候,就會發現頭髮變少了,可能會覺得頭髮分線變明顯、頭髮比較塌、或是頭皮看起來比較明顯。
至於要怎麼計算每天的落髮量,最準確的方法當然是二十四小時內看到有頭髮掉了就要撿起來,然後仔細數數有幾根。不過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方法,相對比較簡單的估算方法是:睡前洗完頭之後,在枕頭上鋪好乾淨的毛巾,睡醒之後計算毛巾上的落髮量,然後乘上三(如果一天睡眠時間約八小時)或四(如果一天睡眠時間約六小時),超過100的話才需要留意。
黃千耀醫師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