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15
我的傷口要縫幾針?
關於外傷的新聞往往會提到傷者縫了多少多少針,數字很大聽起來就很嚴重的樣子。但是重點真的不在於縫了幾針,而是在於這個傷口有多長。
一個傷口要不要縫,主要有幾個考量:
1. 受傷的原因:一般的割傷,如果傷口裡沒有太多髒東西可以選擇縫合;跌倒受傷就要看情況,假如感染的機會高就不一定會縫;咬傷(不管是動物或人)因為發生感染的可能性較大,通常不縫。
2. 傷口的形態:比較深的傷口才有縫合的必要,另外還要看傷口兩側的皮能不能拉攏靠在一起,像摔車犁田那種磨掉一大片皮肉的傷口,當然是縫不起來的。
至於要縫幾針,你可以想像成穿襯衫在扣鈕扣。同樣一件襯衫,你可以六顆全扣上,也可以只扣一顆,扣六顆扣子衣服穿起來比較整齊,而只扣一顆就難免走光。傷口也是這樣,同樣一道傷口,可以縫兩三針,也可以縫七八針,「通常」(不是「一定」)縫針數較多,傷口可以對得比較整齊,之後復原會比較好看,所以有時候一個小傷口也縫了好多針,這往往是美觀的考量。
了解這些以後,就不必執著到底縫幾針了,關心傷口有多長比較實在。
(聲明:外傷處置還有許多考量,不是本篇文章能一併探討的,處理傷口的醫師會根據受傷的狀況做最合適的處置,決定要不要縫、或怎麼縫。)
過敏是免疫力不好嗎?
「過敏」是身體對外來刺激產生的過度反應,甚至可以說,過敏其實是免疫力過強。
免疫系統就像一輛汽車,汽車要平順前進,除了要有油門之外還需要煞車:只有剎車當然不會跑,但是光踩油門也會出車禍的。免疫系統也是這樣,免疫力不好容易感染,但免疫力太強也不行,除了今天提的過敏以外,一些所謂「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就是免疫力過強造成的。所以免疫力並不是越強越好,而是要強得剛好、強得恰當。
很多人聽到過敏就聯想到食物過敏或食物中毒,事實上由食物引起的過敏並不是那麼多,可能的原因還包括接觸到的物品、空氣中的花粉灰塵、也有人對溫度變化會敏感,還有一大部分的人根本找不到確切的過敏原。
人體的設計是力求中庸,免疫力太強太弱都不好,所以不必執著要吃一些所謂提升免疫力的健康食品,規則作息、均衡營養、經常運動才是比較實在的做法。
腳上有一顆硬硬的東西,是雞眼嗎?
腳上長一顆硬硬的東西,最常見的疾病是雞眼以及病毒疣。
雞眼其實就是比較突起的繭,成因很單純,就是磨擦引起的。腳底會磨擦長雞眼不外乎兩個原因:鞋子不合腳,或走路習慣造成的。
鞋子不合腳就要換,鞋墊盡量挑軟一些的,楦頭不要太緊,然後鞋跟不要太高。
走路習慣就比較麻煩,可能是工作的關係必須久站、也可能根本就是施力點不對,這個問題可以找復健科醫師協助,有些特殊的輔具可以改善。另外有的老人家腳趾頭會有些變形,也容易生成雞眼。
病毒疣則是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的感染,病毒疣是因為接觸傳染來的。因為病毒太小肉眼看不到,說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預防。不過絕大部分的疣都是良性的,也就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不必太過擔心。
這兩個病有時候不容易區分,一個簡單的方式是用放大鏡去看看突起處,如果看到裡面有小黑點,那麼病毒疣的機會比較高。
濕疹都是濕濕的嗎?
濕疹就是皮膚發炎(或叫做皮膚炎),所以我們常聽到的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等,都算是濕疹的一種,濕疹可以從病程長短分成三類:
急性濕疹:病情急又快,皮膚除了很癢以外,常常會紅腫甚至疼痛,利害的還會起水泡。
亞急性濕疹:病情稍緩但時間拖得較長,皮膚會乾燥脫皮。
慢性濕疹:如果搔抓太厲害,皮膚除了乾燥已外,還會變厚。
很多病友來門診的時候都已經進入亞急性或慢性濕疹的階段,因此皮膚摸起來都是粗粗乾乾的,這時候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擦保濕乳液(擦乳液的重點;乳液怎麼選),讓皮膚不要再那麼乾燥,如果還是很癢,就要配合藥物治療。
濕疹(皮膚炎)在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面貌,所以下次「濕疹」的時候醫師請你做好「保濕」,就不必太疑惑啦。
急性濕疹:病情急又快,皮膚除了很癢以外,常常會紅腫甚至疼痛,利害的還會起水泡。
亞急性濕疹:病情稍緩但時間拖得較長,皮膚會乾燥脫皮。
慢性濕疹:如果搔抓太厲害,皮膚除了乾燥已外,還會變厚。
很多病友來門診的時候都已經進入亞急性或慢性濕疹的階段,因此皮膚摸起來都是粗粗乾乾的,這時候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擦保濕乳液(擦乳液的重點;乳液怎麼選),讓皮膚不要再那麼乾燥,如果還是很癢,就要配合藥物治療。
濕疹(皮膚炎)在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面貌,所以下次「濕疹」的時候醫師請你做好「保濕」,就不必太疑惑啦。
腳脫皮是香港腳嗎?
不一定,除了香港腳(足癬)以外,汗皰疹和凹陷性角質溶解症也是會讓腳脫皮的常見皮膚病。
香港腳和汗皰疹的症狀非常類似,都可能會脫皮、起水泡、長厚皮,有的人會癢(甚至會痛),也有的人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兩個病因為十分常見,有可能交替發生(一個好了換另一個冒出來),所以常常有病友說,為什麼他因為腳脫皮看了好幾位醫師,有的說是汗泡疹有的說是香港腳,我認為很可能都對,只是不同醫師在不同時間點看到了不同的疾病,這時候只要做一下皮屑的顯微鏡檢查,很快就能確認到底是哪一種病。
凹陷性角質溶解症 |
凹陷性角質溶解症也很常見,這是因為腳部流汗造成細菌孳生,使得腳底的表皮脫落,形成許多的小凹洞,看起來很嚇人但其實不嚴重,只要保持腳部乾爽甚至不必擦藥也能痊癒。
什麼是「長癬」?
「癬」在傳統中醫裡指的是各種長在皮膚上的疾病,但是在目前西醫的定義裡,「癬」則單指黴菌感染。
中醫我不是專門就不多談,我們來講西醫的癬。
簡單的說,「長癬」就是發霉了。台灣天氣潮濕悶熱,我想大家都有看過家裡衣服發霉吧,皮膚在濕熱的環境下也一樣會發霉,長在身上叫體癬,長在腳部稱作足癬(俗稱香港腳),長在指甲則叫甲癬(俗稱灰指甲)。雖然抵抗力不好比較容易長癬,但並不表示長癬就是身體一定出了什麼狀況,實在不用過度擔心。
簡單的說,「長癬」就是發霉了。台灣天氣潮濕悶熱,我想大家都有看過家裡衣服發霉吧,皮膚在濕熱的環境下也一樣會發霉,長在身上叫體癬,長在腳部稱作足癬(俗稱香港腳),長在指甲則叫甲癬(俗稱灰指甲)。雖然抵抗力不好比較容易長癬,但並不表示長癬就是身體一定出了什麼狀況,實在不用過度擔心。
還有一種癬叫「乾癬」,嚴格講它不是西醫所說的癬(黴菌感染),乾癬也不只是太乾燥引起的,而是一種自體產生的皮膚發炎疾病,這在治療上與一般的癬有很大的不同,千萬不要自己買藥亂擦喔!
皮膚藥都是類固醇嗎?
講這個話就像以為台菜都是滷肉飯或日本料理只有生魚片一樣,當然是不對的!
皮膚疾病那麼多種,只有一招半式怎麼能闖天下?皮膚科主要常用的藥物大概有:
1. 抗生素:殺細菌用的,比如說治療蜂窩組織炎、毛囊炎、青春痘等。
2. 抗黴菌藥:殺黴菌用的,比如說治療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汗斑等。
3. 類固醇:消炎止癢用的,比如說治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蚊蟲咬傷等。(類固醇傷身體嗎?)
其他特殊用途的藥物包含:乾癬用藥、青春痘用藥(A酸[Retinoid acid]、杜鵑花酸[Azelaic acid]等)、非類固醇消炎藥、淡斑藥物(如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止癢藥(如強力施美[CB Strong]、美膚可樂[Calamin lotion]等)、抗病毒藥、抗寄生蟲藥等。
市售有一種東西俗稱叫「皮膚藥膏」,其實就是混合抗生素、抗黴菌藥、以及類固醇的藥膏,雖然稍微有止癢消炎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治本,假如自己擦一兩個禮拜都沒有改善還是要趕快就醫。
皮膚科醫師的武器真的很多,對藥物有不明白可以請教醫師或藥師,千萬別因為不必要的操心而延誤病情了!
圖片來源:
1. http://www.dermexpert.co.uk/wp-content/uploads/2014/07/otcdrugs.jpg
類固醇傷身體嗎?
換句話說,如果自己亂用當然會出問題。很多人問我,用類固醇會不會傷腎?會不會傷肝?吃鹽巴都可以吃死人了,藥品亂吃亂用當然會有副作用。
類固醇到底有什麼副作用?
「擦的」類固醇有以下常見副作用:皮膚變薄或萎縮、皮膚血絲變多、局部皮膚退色、長毛、感染、傷口不容易癒合等。
「吃的」類固醇有以下常見副作用:血壓上升、血糖上升、消化道潰瘍、長青春痘、月亮臉水牛肩、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
外用類固醇造成的皮膚萎縮變薄 |
林林總總一大堆看起來很嚇人,不過就是不會傷肝傷腎!街坊鄰居說某某人用類固醇用到洗腎,那種往往都是自己亂吃其他偏方引起的。
類固醇固然有它的副作用在,但只要在合格醫師的指示下使用,其實是很有效又安全的藥物。如果這樣還不能說服你,我這麼說吧,我自己都偶爾會吃類固醇,到現在身體也好好的,這樣可以安心一點了嗎?
圖片來源:
1. https://classconnection.s3.amazonaws.com/110/flashcards/56110/jpg/steroid_induced_atrophy1353983014528.jpg
保濕乳液怎麼選?
那麼保濕乳液倒底應該怎麼選?大原則是不要有太多的香料,而最簡單的回答或許是「擦起來舒服就是最適合的產品」。
保濕產品的成分如果按照學理,應該是分成補水(Humectant)、
鎖水(Occlusive)、皮膚修復(Barrier repair)、還有潤滑(Emollient)這幾種,如果能仔細研究產品成分來選擇產品當然最好,但每個成分都要去查,坦白講對大多數的人來講有點強人所難,所以讓我們把事情簡化一下,把保濕產品分為油性跟水性兩大類:
1. 油性產品:較滋潤,如凡士林、綿羊油、乳木果油等產品。
2. 水性產品:較清爽,如保濕化妝水、蘆薈凝膠等產品。
最理想的狀況是先擦水性產品,然後再擦油性產品把水分鎖在裡面,假如時間上不允許(或只想擦一種),那我建議以油性產品為主。
每個人膚質都不一樣,同一個產品有的人擦起來沒事,但換個人擦可能就會過敏或長粉刺,除了從產品成分上去留意之外,會不會過敏是很難預測的。可以在購買前先在頸部或耳朵後面小範圍試用,過幾天確認沒有皮膚不適再購買。
秋天要怎麼保養?
最近天氣開始沒有那麼熱,秋天悄悄到了。如果要問我秋冬保養什麼最重要,我一定回答「保濕」最重要。簡單的說,就是不能讓皮膚太乾。
有些皮膚比較敏感的朋友應該會開始有感覺了,臉跟手腳摸起來容易粗粗的,甚至有點要脫皮的樣子;還有些人會全身莫名的癢,這其實都是皮膚乾燥的初期症狀。
1. 請記得擦保濕乳液:擦乳液我通常建議「少量多餐」,也就是薄薄的擦(擦太厚其實不太舒服),但是次數要夠,只要摸起來粗糙就記得補擦。
2. 洗澡不要洗得太乾淨:除非長時間待在粉塵多或容易流汗的環境裡,否則我們的皮膚其實沒有那麼髒。除了腋下胯下這種流汗或積汙垢的地方以外,不必過度的清潔,在秋冬洗澡的時候不要用太多肥皂或沐浴乳(甚至清水洗也很好),水溫不要太高。
吃維他命B3可預防皮膚癌!?
用吃的就可以預防皮膚癌,有沒有那麼好?
在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提到,每天吃1000mg的維他命B3(又稱菸鹼酸,nicotinamide)可以預防皮膚癌。聽起來真是太棒了!趕快去搜刮維他命丸!?
等等,事情其實沒那麼簡單。
1. 一般市售的維他命丸(不管是綜合維他命或B群)中,菸鹼酸含量都只有20-30mg。也就是說如果要吃到足量,一天要吃30-50顆...要這樣吃,光吞藥丸就飽了。
2. 維他命B3並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仍有報導指出,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吃太多維他命B3反而容易出現併發症。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世界上最頂尖的醫學雜誌,沒有之一。 |
要預防皮膚癌最重要還是靠防曬,其他的方法可以當成輔助。至於要不要靠吃維他命來預防皮膚癌,最好還是等過幾年更多的資訊出來再做決定吧。
圖片來源:
1. http://www.torange.us/Objects/medicine/Vitamins-in-pills-19423.html
2.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9/9e/Nejm_logo20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