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台灣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通常在夏天變得較嚴重,這幾周天氣比較熱,門診也就出現很多病況突然惡化的病友,這些病友往往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是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規則追蹤,一直到最近皮膚終於癢到受不了,才決定來看醫生。

針對一個疾病我們通常有三個處理階段:預防、控制病況、長期維持。

1. 預防:所謂「預防重於治療」,能夠讓疾病不要發生,當然就沒有後續的問題,因此「預防」可以說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步。有效的預防方式包含小朋友出生後半年內全身塗抹乳液,以及在懷孕期服用 Lactobacillus GG 益生菌。
可惜的是,這都是要在新生兒時期還沒發病前使用才有效果,一旦出現典型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我們就要進入下一個治療階段。

2. 控制病況: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以塗抹乳液(保濕劑)為主,嚴重一點的還是要靠藥物。
目前已經有非常多可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外用方面有類固醇藥膏及非類固醇的免疫調節藥膏 (鈣調神經抑制劑, Calcineurin inhibitor );內服藥則以環孢靈 (Cyclosporine) 為主流;而新型態的治療仍不斷在研發當中,其中生物治劑 (Biologics) 算是大家最矚目的焦點。另外還有紫外線光療可以治療大面積的皮膚炎。

3. 長期維持:針對慢性疾病,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等,目前的共識都是要穩定控制,而不是等失控了才處理,而異位性皮膚炎也是如此。
針對容易反覆發作的異位性皮膚炎,可以採用主動性療法 (Proactive treatment) ,也就是長期且間歇性地在容易復發的部位塗抹藥膏(即時沒有疹子也要用藥),如果對長期使用藥物有點疑慮,那至少保濕乳液要持續使用,這兩個方法可以有效減低復發的機會及次數。

看到最近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突然失控的患者,讓我很想跟大家宣導關於「長期維持」的重要性,我知道擦藥很麻煩,但是等到皮膚爛掉了才看醫生也不見得比較好吧。
雖然醫學已經很進步,但是並非每個疾病都可以達到預防、控制病況、長期維持這三個面向,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在這三方面剛好都有解決方案,應該好好把握避免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品質。


相關文章:
我有異位性皮膚炎嗎?
異位性皮膚炎可以預防嗎?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請留言

- Copyright © 黃千耀醫師 - Skyblu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