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臉書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Archive for 5月 2017

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人生中有很多許許多多的「第一次」,讓我們的生活增添各種不管是好是壞的變化。皮膚也是如此,有些皮膚的狀況第一次發生的時候會讓我們想問,「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這個問題可以從幾個方向來回答,首先有很多疾病(不只是皮膚病)都有所謂的「好發年齡」,也就是某些年齡層的人才會(或者才比較容易)有這樣的病。之所以會有好發年齡,有時候是跟該年齡層的特殊身體狀況有關,比如說青春期的人比較容易長青春痘;或者有時候是跟皮膚老化有關,比如說老人家容易有乾燥性皮膚炎 (Asteatotic dermatitis) 。
但在很多情況下,好發年齡只是科學家觀察得到的結果,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就還沒有找到確實的原因。

有些病會發生則純粹是運氣不好,比如說碰到毛毛蟲的毛所引起的毛毛蟲皮膚炎 (Caterpillar dermatitis) 。還有些則是因為外在環境變化的影響,像有些人在天氣冷的時候擦夏天買的保養品就會引起皮膚不適。

第一次的經驗未必都是正面的,尤其生病這種事,更是希望永遠不要有第一次。萬一不幸發生,應該與醫師配合好好面對並治療,這樣才是健康的處理方式。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多喝水皮膚會水嫩嗎?


乍看之下這又是一個「以形補形」的迷思,不過這回答案不一樣,喝水皮膚真的會比較水嫩

嚴格講起來,不能說多喝水皮膚會水嫩,而應該是說,水喝得不夠皮膚會不水嫩。這兩句話看起來像繞口令,然而在邏輯上卻是有所不同。

身體缺水也就是所謂的脫水,脫水時當然會覺得口渴、小便減少而且顏色變深、疲勞甚至暈眩,嚴重一點會有血壓降低、心跳增快的現象。
身體缺水的時候皮膚會失去光澤、變得沒有彈性、摸起來粗糙不光滑,而充足的水分補充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發生。

至於一天要喝多少水,簡單可以參考的數字是把自己的體重乘以30,就是每天要喝的cc數,比如說一個50公斤的人,一天要喝的水量是 50 x 30 = 1500 cc。不過這只算是一個基本要求,如果活動量大(比如說有做運動)、或天氣比較熱,都會讓身體水分消耗得更快,也就需要補充更多的水;而腎臟或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則需要酌量減少水分補充。

補充水分的首選絕對是白開水,其他飲料(包括運動飲料)雖然在不得已的狀況下仍然可以做為水份的補充,但是往往也喝下許多增加身體負擔的添加物,還是盡量避免比較好。
有的人會擔心水喝太多會造成水中毒,基本上除非你短時間而且喝極大量的水,否則一般人不太容易發生。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什麼是疹子?


其實所有皮膚上的各種異常狀況都可以稱為「疹子 (Skin rash)」,而皮膚科醫師會根據狀況的不同,給予這些疹子不同的名稱。

比如說,小顆的突起我們稱它做丘疹 (Papule),而大顆的突起我們稱它做結節 (Nodule);平平的紅斑我們叫斑塊 (Patch),平平的紅斑我們叫丘斑 (Plaque);小的水泡叫小泡 (Vesicle),大的水泡叫大泡 (Bulla)。再根據其它變化,我們還會形容疹子上有脫屑、痂皮、苔癬化 (Lichenification)..等等。

以上的描述排列組合,再加上皮疹的顏色、部位、分布等資訊,就構成皮膚科醫師之間溝通的語言。經由這種溝通方式,皮膚科醫師可以在沒看到實際症狀的情況下,仍然對皮膚疾病有一定的掌握。這是一套看似簡單、但卻需要時間去學習的系統。

基本上「疹子」只是一個概括的名詞。就像是「交通工具」這樣,你不可能跟警察先生說「剛有一個『交通工具』闖紅燈,那個交通工具有輪子,而且會動」就要警察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闖了紅燈;同樣的,皮膚科醫師也不可能只靠「我長了疹子,紅紅的、會癢」這樣的資訊就判斷出是什麼皮膚病。
雖然現在取得網路資訊很方便,但當皮膚有狀況時,最好的方式還是給醫師確實檢查,得到全面的資訊才能有正確的診斷。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Tag : ,

異位性皮膚炎可以預防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病,根據統計,台灣大概每15人就有一個人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目前已經有很多檢測的方式,治療的選擇也非常多。但是所謂預防重於治療,如果能讓異位性皮膚炎不要發生,一定比發生了才處理更好。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研究發現,如果孕婦從小孩出生前二到四周開始服用一種益生菌 (乳酸桿菌  Lactobacillus GG ) 可以有效減少嬰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服用這樣的益生菌需要持續進行到小朋友六個月大為止。

這幾年還有人找到更方便的方法,就是「擦乳液」。嬰兒在出生後,如果每天全身擦一次保濕乳液,持續使用半年後,可以減少一半的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機率。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同時受到先天體質(基因)以及後天環境影響的疾病,先天條件我們沒辦法改變,不過靠著後天的努力,我們還是可以讓疾病的發生機會降到最低的可能。

相關資訊:
1. Prevalence of atopic dermatitis,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in Taiwan: a national study 2000 to 2007.
2. Probiotics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opic disease: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1; 357: 1076–79
3. Application of moisturizer to neonates prevents develop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 Oct;134(4):824-830.e6. doi: 10.1016/j.jaci.2014.07.060. 
4. Emollient enhancement of the skin barrier from birth offers effective atopic dermatitis prevent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 Oct; 134(4): 818–823.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 Copyright © 黃千耀醫師 - Skyblu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