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如果你仔細研究過手邊的藥品包裝,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口服藥都會在副作用裡面提到「皮膚紅疹」,因此我們在皮膚出狀況的時候,常常會把皮膚的疹子歸咎於吃進去的藥。
藥物的確是過敏的可能之一,但是過敏的原因其實非常多,也不是只有藥物會引起皮膚過敏,有時候陽光、灰塵、還有其他吃進去的東西都可能引起過敏,所以不必對口服藥還有藥品包裝上的警示過度反應。

最常見的藥物過敏是「皮疹紅疹 (Exanthem)」,也就是皮膚上出現..ㄟ,紅疹。然而不是所有「紅色的疹子」都叫「紅疹 (Exanthem)」喔,「紅疹」在皮膚科上形容的是一些紅色丘疹(小突起)及小斑塊混和成的症狀,有些地方還會有點脫皮。

其次還有「蕁麻疹 (Urticaria)」及「血管性水腫 (Angioedema)」,這兩者非常相近,主要是皮膚腫起來,「蕁麻疹」看起來像蚊子咬的包,而「血管性水腫」看起來就比較嚇人,嚴重的真的會「腫得跟豬頭一樣」。
蕁麻疹 (Urticaria)
圖片來源
血管性水腫 (Angioedema)
圖片來源
還有兩種長像比較特別的藥物過敏,一種叫「多形性紅斑 (Erythema multiforme)」,看起來是很多深紅色的斑塊,中間會有點起水泡;另一種叫「固定性藥物疹 (Fixed drug eruption)」,每次只要吃到過敏的藥,就會在同樣的地方長出暗紅色的疹子。
固定性藥物疹 (Fixed drup eruption)
以上的藥物過敏對皮膚科醫師來說都是蛋糕一塊,我們真正擔心的是像「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 (Stevens-Johnson syndrome)」和「毒性表皮溶解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這類嚴重的藥物過敏,這兩種過敏都會造成皮膚大片的發紅、脫皮、甚至壞死,算是皮膚科的急症之一。

目前有少數藥物可以在吃藥以前經由抽血判斷會不會過敏,但是大部分的藥物還沒有這類的檢查可以做,往往是在過敏發生之後,經由病史的研究才能判斷。一旦確定對某藥物過敏,一定要把藥名抄下來隨身攜帶,看病的時候都要提醒醫師有藥物過敏的病史,才能避免過敏反覆發生。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請留言

- Copyright © 黃千耀醫師 - Skyblu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