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臉書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Archive for 2月 2017

痣為什麼會凸起來?


大家印象中的痣就是一個黑色的點,有時候痣開始變得有點凸起來就會讓人比較緊張,其實這都是正常的變化。

目前對於長出痣的原因還沒辦法完全釐清,主要認為跟基因(個人體質)較有關係,其次是曬太陽曬多了也比較容易長痣。而痣的生成,主要是因為皮膚裡面的「痣細胞」增生的緣故,根據痣細胞的深度,可以分成三種:

1. 交界痣 (Junctional nevus) :痣細胞分布於表皮(皮膚表淺處)跟真皮(皮膚深層處)之間,外觀上看來是一個平的黑色小點,也是一般我們認知的痣。

2. 複合痣 (Compound nevus) :痣細胞除了分布在表皮之外,在真皮(皮膚深層處)裡面越長越多,這時候的痣就開始會有點凸起來,外觀上看起來是一個黑色的小凸起。

3. 皮內痣 (Intradermal nevus) :痣細胞只在真皮處生長,這時候痣的顏色通常不會那麼黑,很可能是淡淡的棕色凸起、甚至呈現皮膚色。


痣的深度主要牽涉到去除方式的選擇,如果是交界痣(平的痣),通常可以用雷射完全去除;比較深層的痣(複合痣及皮內痣)用雷射點痣的復發率就比較高,稍為大一點的痣通常是以手術切除比較能徹底去除。

相關文章:
什麼是不好的痣
什麼痣可以點掉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擅自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Tag : , ,

我得了乾癬嗎?


「乾癬」大概是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被患者自我診斷的疾病之一,很多人一進診間就問我說「醫師,我覺得我得了乾癬。」。

這類的患者絕大部分是因為覺得他們生病的皮膚摸起來粗糙而乾燥,所以就覺得是「乾」癬,這貌似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推斷,摸起來乾乾的皮膚當然叫做「乾」癬嘛,難不成叫做「濕」癬嗎?

乾癬的皮膚病灶的確常常摸起來是乾乾的,然而並不是所有摸起來乾乾的都是乾癬。乾癬它的英文名字叫做 Psoriasis ,在台灣稱為「乾癬」,在中國叫做「銀屑病」,這大概就掌握到乾癬的皮膚最常見的兩個表現症狀:「乾燥粗糙」以及「皮屑」,然而有的乾癬會長很多膿包、甚至全身的紅疹,所以目前這兩個稱呼也未必完善。

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疾病,除了皮膚會出疹以外,連指甲、關節、甚至心血管系統都會受到影響。皮膚的症狀最常見的是紅色的斑塊,上面覆蓋有銀白色的厚重皮屑,這些皮屑從頭到腳都可能會有,常見的部位包括頭皮、雙側手肘膝蓋、後腰背部等。

目前認為乾癬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病,雖然無法根治,但現在已經有很多新的藥物及治療方式,只要配合醫師指示,大部分人都可以控制得相當好。
至於那些自己覺得得了乾癬的患者,經過檢查後其實絕大部分都是皮膚炎(也就是濕疹),經過適當治療後數星期就可以復原了。

相關文章:
濕疹都是濕濕的嗎?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會癢就是過敏嗎?


在皮膚科門診裡,有很高比例是因為皮膚癢而來就診的。當皮膚開始癢,很多人擔心是不是吃了什麼東西過敏,但我們必須知道,會癢不一定就是過敏

「癢」其實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我們的皮膚中有各種「受器 (receptor)」,負責接收外在的刺激,並傳導到腦中讓我們感受到相對的感覺。皮膚中有冷、熱覺受器,所以我們能感受外在溫度;皮膚中有痛覺受器,所以我們被刀子割到會覺得痛;皮膚中有觸覺及壓覺受器,所以我們被偷摸了會有感覺。
但是皮膚中並沒有「癢覺受器」,所以「癢」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早期認為「癢」是一種輕微的痛覺,但後來發現癢其實是皮膚中一些細小的神經被刺激的結果。

「癢」的定義就是一種「會讓人想抓的感覺」,在抓癢的時候會刺激腦中的回饋中樞,簡單的說,就是抓癢的實後腦部會告訴我們「好爽」,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抓癢的時候一抓就停不下來,這就像我們吃到好吃的東西的時候停不下來是很類似的感受。

「癢」大致可以分成皮膚的因素跟神經的因素:
皮膚的因素:比如說常見的蚊蟲咬傷、濕疹、蕁麻疹、過敏、皮膚乾燥等等。
神經的因素:某些神經病變會造成全身或局部皮膚搔癢。

過敏的確會造成皮膚癢,但是皮膚癢未必都是過敏引起的。當皮膚癢的時候,其實不必過度焦慮而這個也不敢吃那個也不敢吃,因為很可能跟食物過敏根本沒關係呢。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Tag : , ,

我臉上這個是腫瘤嗎?


前幾天有位門診的病友指著臉上的一個小突起問我,「黃醫師我這個是『腫瘤』嗎?」
這是一個很簡單、卻也很難回答的問題。

就學理上而言,答案很簡單,沒錯,這個就是腫瘤。但是絕大部分的人聽到這個回答都會瞪大眼睛很恐慌地問「真的!?那怎麼辦?」當我看到這樣的反應,我就知道又有人誤會了。

到底什麼是腫瘤呢?學理上而言,只要是「一顆東西」就可以稱為腫瘤 (tumor),所以當你在身上摸到的任何顆粒都可以說你身上有個「腫瘤」。但我知道大部分病友在問的是,這是不是「不好的東西」。

腫瘤其實是個中性的名詞,只是在形容皮膚上發現的一個狀況,而腫瘤有分「良性腫瘤」跟「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就是不需要擔心的東西,雖然凸了一顆在那邊,但只要不構成太大的困擾,完全不必理會也可以,要不要切除治療多半是基於美觀的考量,常見的良性腫瘤有痣 (Nevus)、脂肪瘤 (Lipoma) 、血管瘤 (Hemangioma) 等。
「惡性腫瘤」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癌症,也是患者真正擔心的問題。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有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惡性黑色素細胞瘤 (Malignant melanoma) 等。黃種人一般來說比較不容易出現上述的皮膚惡性腫瘤,所以通常是不必過度擔心。

了解了腫瘤的意思以後,當醫師告訴你「這個是一顆腫瘤」時,就不必急著慌張,而可以問問醫師,「那我這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呢?」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 Copyright © 黃千耀醫師 - Skyblu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