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臉書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Archive for 11月 2015

腳脫皮是香港腳嗎?


不一定,除了香港腳(足癬)以外,汗皰疹凹陷性角質溶解症也是會讓腳脫皮的常見皮膚病。

香港腳和汗皰疹的症狀非常類似,都可能會脫皮、起水泡、長厚皮,有的人會癢(甚至會痛),也有的人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兩個病因為十分常見,有可能交替發生(一個好了換另一個冒出來),所以常常有病友說,為什麼他因為腳脫皮看了好幾位醫師,有的說是汗泡疹有的說是香港腳,我認為很可能都對,只是不同醫師在不同時間點看到了不同的疾病,這時候只要做一下皮屑的顯微鏡檢查,很快就能確認到底是哪一種病。
凹陷性角質溶解症

凹陷性角質溶解症也很常見,這是因為腳部流汗造成細菌孳生,使得腳底的表皮脫落,形成許多的小凹洞,看起來很嚇人但其實不嚴重,只要保持腳部乾爽甚至不必擦藥也能痊癒。

什麼是「長癬」?


「癬」在傳統中醫裡指的是各種長在皮膚上的疾病,但是在目前西醫的定義裡,「癬」則單指黴菌感染

中醫我不是專門就不多談,我們來講西醫的癬。
簡單的說,「長癬」就是發霉了。台灣天氣潮濕悶熱,我想大家都有看過家裡衣服發霉吧,皮膚在濕熱的環境下也一樣會發霉,長在身上叫體癬,長在腳部稱作足癬(俗稱香港腳),長在指甲則叫甲癬(俗稱灰指甲)。雖然抵抗力不好比較容易長癬,但並不表示長癬就是身體一定出了什麼狀況,實在不用過度擔心。

體癬

還有一種癬叫「乾癬」,嚴格講它不是西醫所說的癬(黴菌感染),乾癬也不只是太乾燥引起的,而是一種自體產生的皮膚發炎疾病,這在治療上與一般的癬有很大的不同,千萬不要自己買藥亂擦喔!

皮膚藥都是類固醇嗎?


好幾次被病友問到,「所以今天開的藥都是類固醇齁?」
講這個話就像以為台菜都是滷肉飯或日本料理只有生魚片一樣,當然是不對的!

皮膚疾病那麼多種,只有一招半式怎麼能闖天下?皮膚科主要常用的藥物大概有:
1. 抗生素:殺細菌用的,比如說治療蜂窩組織炎、毛囊炎、青春痘等。
2. 抗黴菌藥:殺黴菌用的,比如說治療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汗斑等。
3. 類固醇:消炎止癢用的,比如說治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蚊蟲咬傷等。(類固醇傷身體嗎?)

其他特殊用途的藥物包含:乾癬用藥、青春痘用藥(A酸[Retinoid acid]、杜鵑花酸[Azelaic acid]等)、非類固醇消炎藥、淡斑藥物(如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止癢藥(如強力施美[CB Strong]、美膚可樂[Calamin lotion]等)、抗病毒藥、抗寄生蟲藥等。

市售有一種東西俗稱叫「皮膚藥膏」,其實就是混合抗生素、抗黴菌藥、以及類固醇的藥膏,雖然稍微有止癢消炎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治本,假如自己擦一兩個禮拜都沒有改善還是要趕快就醫

皮膚科醫師的武器真的很多,對藥物有不明白可以請教醫師或藥師,千萬別因為不必要的操心而延誤病情了!

圖片來源:
1. http://www.dermexpert.co.uk/wp-content/uploads/2014/07/otcdrugs.jpg

類固醇傷身體嗎?


不少病友很介意醫師開的藥有沒有含類固醇,身為皮膚科醫師,一定要為類固醇平反:「類固醇不是毒藥,在合格醫師指示下使用都是安全的」。

換句話說,如果自己亂用當然會出問題。很多人問我,用類固醇會不會傷腎?會不會傷肝?吃鹽巴都可以吃死人了,藥品亂吃亂用當然會有副作用。

類固醇到底有什麼副作用?
「擦的」類固醇有以下常見副作用:皮膚變薄或萎縮、皮膚血絲變多、局部皮膚退色、長毛、感染、傷口不容易癒合等。
「吃的」類固醇有以下常見副作用:血壓上升、血糖上升、消化道潰瘍、長青春痘、月亮臉水牛肩、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

外用類固醇造成的皮膚萎縮變薄
林林總總一大堆看起來很嚇人,不過就是不會傷肝傷腎!街坊鄰居說某某人用類固醇用到洗腎,那種往往都是自己亂吃其他偏方引起的

類固醇固然有它的副作用在,但只要在合格醫師的指示下使用,其實是很有效又安全的藥物。如果這樣還不能說服你,我這麼說吧,我自己都偶爾會吃類固醇,到現在身體也好好的,這樣可以安心一點了嗎?

圖片來源:
1. https://classconnection.s3.amazonaws.com/110/flashcards/56110/jpg/steroid_induced_atrophy1353983014528.jpg

保濕乳液怎麼選?


那麼保濕乳液倒底應該怎麼選?大原則是不要有太多的香料,而最簡單的回答或許是「擦起來舒服就是最適合的產品」。

保濕產品的成分如果按照學理,應該是分成補水(Humectant)、
鎖水(Occlusive)、皮膚修復(Barrier repair)、還有潤滑(Emollient)這幾種,如果能仔細研究產品成分來選擇產品當然最好,但每個成分都要去查,坦白講對大多數的人來講有點強人所難,所以讓我們把事情簡化一下,把保濕產品分為油性跟水性兩大類:
1. 油性產品:較滋潤,如凡士林、綿羊油、乳木果油等產品。
2. 水性產品:較清爽,如保濕化妝水、蘆薈凝膠等產品。
最理想的狀況是先擦水性產品,然後再擦油性產品把水分鎖在裡面,假如時間上不允許(或只想擦一種),那我建議以油性產品為主。

每個人膚質都不一樣,同一個產品有的人擦起來沒事,但換個人擦可能就會過敏或長粉刺,除了從產品成分上去留意之外,會不會過敏是很難預測的。可以在購買前先在頸部或耳朵後面小範圍試用,過幾天確認沒有皮膚不適再購買。

- Copyright © 黃千耀醫師 - Skyblu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