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臉書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顯示具有 血管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什麼是胎記?


就字面上的解釋,胎記是「出娘胎就有的記號」,基本上胎記可以分成黑色的胎記跟紅色的胎記。

黑色的胎記主要是因為黑色素或黑色素細胞的增生而產生的,比如說很多台灣寶寶都會有的蒙古斑 (Mongolian spot),就是因為黑色素細胞在皮膚深處變多了,使得外觀上呈現藍黑色的班塊,蒙古斑通常在出生後幾年就慢慢消失。
此外還有一種叫咖啡牛奶斑 (Cafe au lait spot) ,顧名思義就是看起來像咖啡牛奶色的斑;另外還有像長在臉上的太田母斑 (Ota nevus)等。
蒙古斑 (Mongolian spot)
圖片來源

紅色的胎記則是因為血管增生或血管擴張形成的,外觀上以紅色的班塊或凸起為主。像呈現紫紅色的葡萄酒色斑 (Port-Wine Stain) 、粉紅或鮮紅色的鮭魚色斑 (Salmon patch) ,以及一些血管瘤等等。

再來還有一種是出生的時候可能沒有或者很不明顯,但是到了青春期前後才變得比較顯眼的,這類在廣義上來說也可以叫胎記,而在皮膚科上則會稱為「母斑」,比如說表皮母斑 (Epidermal nevus) 、 貝克氏母斑 (Becker's nevus) 等。
貝克氏母斑 (Becker's nevus)
圖片來源

大多數的胎記或母斑都不影響健康,如果有疑慮,可以在早期與小兒科醫師或皮膚科醫師諮詢。如果只是美觀的問題,通常可以等到小朋友大一點能配合治療或者自己有治療意願的時候再處理。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我臉上這個是腫瘤嗎?


前幾天有位門診的病友指著臉上的一個小突起問我,「黃醫師我這個是『腫瘤』嗎?」
這是一個很簡單、卻也很難回答的問題。

就學理上而言,答案很簡單,沒錯,這個就是腫瘤。但是絕大部分的人聽到這個回答都會瞪大眼睛很恐慌地問「真的!?那怎麼辦?」當我看到這樣的反應,我就知道又有人誤會了。

到底什麼是腫瘤呢?學理上而言,只要是「一顆東西」就可以稱為腫瘤 (tumor),所以當你在身上摸到的任何顆粒都可以說你身上有個「腫瘤」。但我知道大部分病友在問的是,這是不是「不好的東西」。

腫瘤其實是個中性的名詞,只是在形容皮膚上發現的一個狀況,而腫瘤有分「良性腫瘤」跟「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就是不需要擔心的東西,雖然凸了一顆在那邊,但只要不構成太大的困擾,完全不必理會也可以,要不要切除治療多半是基於美觀的考量,常見的良性腫瘤有痣 (Nevus)、脂肪瘤 (Lipoma) 、血管瘤 (Hemangioma) 等。
「惡性腫瘤」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癌症,也是患者真正擔心的問題。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有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惡性黑色素細胞瘤 (Malignant melanoma) 等。黃種人一般來說比較不容易出現上述的皮膚惡性腫瘤,所以通常是不必過度擔心。

了解了腫瘤的意思以後,當醫師告訴你「這個是一顆腫瘤」時,就不必急著慌張,而可以問問醫師,「那我這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呢?」


聲明: 本部落格目的在於推廣皮膚相關知識,為了方便說明,部分文章內容經過簡化並略去過度複雜的部分,請讀者不要按照文章內容自我診斷,若有疑似病徵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 Copyright © 黃千耀醫師 - Skyblue -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